柘城县“三链”发力做强肉牛产业
近年来,柘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产业的重点,健全组织保障,制定支持政策,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存栏50头肉牛以上的养牛场70个,存栏10头肉牛以上的养牛场212个,肉牛养殖场户441个,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2022年4月,该县被评为“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
建好保障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该县坚持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争创国家级养牛大县”作为构筑畜牧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健全领导组织。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农业农村、畜牧、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养牛大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作。实行多部门联动。充分调动基层及县直单位参与养牛的积极性,明确了各单位年度肉牛发展任务。明确奖惩定责任。制定考核与奖惩制度。对发展肉牛与保障肉牛养殖用地实行周汇总、月督导、季观摩、年终考核机制。对完成发展任务前三名乡镇的主职和前十名的县直单位给予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发展任务排名在后两名的乡镇主职和县直单位给予相应处罚。
建好服务链,激发产业发展动力。该县把政策、金融、土地等各方面凝聚成服务的合力,强力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制订发展方案。邀请专业人员论证,明确年度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模式。出台支持政策。对新建标准化畜位肉牛500个以上、奶牛300个以上的养殖场,积极申报畜位补贴,分别按照每个畜位1000元、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单场补贴不高于2000万元;对每年每头投保基础母牛不高于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开展粮改饲青贮工作的养殖场户,按每吨青贮玉米不高于60元的标准补贴;新建肉牛屠宰和乳品深加工企业享受相关支持政策;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肉牛养殖场户分别给予5万元—200万元不同额度的贷款支持;肉牛母牛、肉牛公牛、奶牛母牛参加保险,县级财政承担一定比例保费,即:每头肉牛母牛应缴纳保险费为320元,县级财政承担224元;每头肉牛公牛应缴纳保险费为240元,县级财政承担168元;每头奶牛母牛应缴纳保险费为400元,县级财政承担320元等具体支持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建龙任组长的金融服务组,落实养牛贷款及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县域内的肉牛养殖场户贷款经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担保增信后,给予1%的贷款贴息。2022年,发放给71家养牛场户贷款4208万元。
建好利益链,实现产业联动发展。该县坚持肉牛产业全产业链条发展,构建社会、企业、农民共赢格局。首先要让企业有发展。强化企业扶持和跟踪服务,落户在该县的肉牛、奶牛养殖、加工企业,可以享受除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该县推动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要让群众得实惠。该县探索实施了多元化养殖模式,采取企业+农户托管养殖模式、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养殖模式、农户个体养殖等模式。在这些模式中,群众与养牛企业形成利益链,农民在其中有了工作岗位,获得收益。同时,肉牛产业还带动全县近万人从事饲料加工、物流运送、餐饮服务等关联工作,为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提供了空间。要让经济增活力。通过一业带多业,全力强链、延链、补链,该县已经初步发展成为集秸秆回收、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种牛繁育、肉牛育肥、活牛交易、屠宰分割、牛制品深加工、生物有机肥、文旅科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模式。产生了高度的集聚效应,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注入了澎湃动力,为县域经济成高原打下坚实基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