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 首页 >解读回应>政策解读>上级政策解读>详细内容

        《“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解读

        来源:河南省应急管理厅 发布时间:2022-07-22 09:49:40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家减灾委员会近日印发了《“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规划》总体目标锚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阶段到2025年,基本建立统筹高效、职责明确、防治结合、社会参与、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第二阶段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重特大灾害防范应对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在总体目标之下,《规划》明确了6个分项目标、2大板块12项主要任务。

        一是围绕完善体制机制,一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重特大灾害调查评估制度,完善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和各领域标准规范,另一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综合协调机制,完善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工作格局。

        二是围绕减轻灾害风险,突出源头管控,将灾害风险评估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建成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将达到90%,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内,力求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

        三是围绕高效救灾救助,增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健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和各项救助政策,加强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灾害发生10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四是围绕夯实防灾减灾基础,部署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重大项目,鼓励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夯实防灾减灾救灾的基层组织体系,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全国城乡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

        此外,《规划》对气象预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预报体系,暴雨预报预警准确率达到90%,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超过45分钟。加强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实现预警信息5分钟内到达各级防灾减灾责任人,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预警服务体系。

        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加快建设地震监测台网,1分钟左右实现大陆东部2.0级、西部和近海海域3.0级以上地震自动速报,重点地区灾害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加快开展地震探查区划评估,完成全国地震易发区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编制第六代地震区划图。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改造,提高建筑抗震设防能力。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震后15分钟内提供地震灾害自动快速评估意见,40分钟内提供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结果,60分钟内提供地震趋势研判意见,为高效有序开展地震救援任务提供支撑。

        终审:宋忠良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