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繁体版
        无障碍阅读
        站群导航

        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政府网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区政府(管委会)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政府网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11411400MB19776574-sqssthjj-00000150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2-04-2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污染防治攻坚战

        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来源: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深入推进2022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依据《河南省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聚焦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指标达到省下达我市的年度目标要求,即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48微克/立方米以下,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控制在78微克/立方米以下,5-9月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超标率控制在20.9%以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68.5%,重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2.0%以下。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重点行业通过产能置换、装备大型化改造、重组整合,实施绿色转型升级。组织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按期完成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对于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实施动态“清零”。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按时完成已列入2022年计划的2家企业搬迁改造。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排查梳理,对不符合城市建设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重污染企业,制定搬迁改造工作方案,明确时限进度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提升产业集群绿色化水平。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支持节能降碳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根据产业集群特点,协调支持集中的热、气供应中心;推进涂装工艺企业集中、活性炭使用量大、有机溶剂使用量多的园区和集群,统筹规划建设集中涂装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处理中心、有机溶剂回收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3.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以及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区域污染物削减等相关要求,积极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落实“两高”项目会商联审机制,强化项目环评及“三同时”管理,重点行业企业新建、扩建项目达到A级绩效水平,改建项目达到B级以上绩效水平。严禁新增钢铁、电解铝、水泥熟料、煤化工(甲醇、合成氨)、氧化铝、焦化、铸造、铝用碳素、烧结砖瓦、铁合金等行业产能。禁止耐火材料、铅锌冶炼(含再生铅)行业单纯新增产能。水泥行业产能置换项目应实现矿石皮带廊密闭运输,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二)深入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低碳高效利用。

        4.提升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水平。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工程,以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对标能效标杆值,组织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碳改造。2022年年底前,对6家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能力30万吨标准煤以上。制定“十四五”节能目标考核工作方案,优化能耗双控考核方式。严格落实新、改、扩建涉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政策,优先审批煤炭替代方案完善的项目,支持已足额替代的项目尽快投产;不得将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削减量。[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5.加快煤电结构优化调整。优化煤电项目布局,在严格落实产能置换的前提下,在电力缺口较大区域有序规划大容量高效清洁支撑性煤电项目。严禁新建企业自备燃煤机组,有序关停整合30万千瓦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合理半径范围内的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各县(市、区)将关停整合煤电机组分解到企业,按照“可操作、可核查、可统计”原则制定方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6.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应用,鼓励支持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炉窑改用工业余热、电能、天然气等,对2022年10月底前完成拆改任务的工业炉窑,优先给予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新、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等工业窑炉,应采用清洁能源。全市禁止新建企业自备燃煤锅炉,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淘汰方式主要包括拆除、实施集中供热替代、煤改气、煤改电等,以拆除方式淘汰的,必须拆除炉体或物理切断管道,使其不具备复产条件。[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7.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提升现有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加快热力管网建设,开展远距离供热示范,指导各县(市)编制实施供热更新改造方案,加快配套供热管网建设,增加市区建成区和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县(市)城区集中供热面积。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8.深入开展散煤治理行动。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坚持“以气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以乡镇为单元整体推进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落实电力和天然气保供和价格优惠补贴政策,确保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各县(市、区)按相关规划、计划要求加快推进清洁取暖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统筹做好散煤治理和民生保障工作。以“禁煤区”内燃煤(散煤和洁净型煤)和“禁煤区”外散煤动态“清零”为工作目标,排查违规销售、储存、运输、使用散煤的行为,保持严管严打高压态势,严防严控散煤复燃复烧,巩固清洁取暖治理成效。[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商丘供电公司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9.加快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持续增加天然气保供,切实提高储气能力水平,各县(市、区)及有关燃气企业要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与市天然气储运公司签订应急储气服务合同的方式,落实“地方政府3天、城燃企业5%”的储气能力目标任务。加快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强化市级统筹,完善项目库建设管理。大力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建设,压茬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0万千瓦左右。[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丘供电公司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三)持续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打好柴油货车治理攻坚战。

        10.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2022年实施铁路专用线项目2个。[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商丘火车站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11.提升清洁运输水平。大力推进煤炭、矿石、焦炭、建材(含砂石骨料)等大宗货物铁路或水路运输。鼓励年运输量150万吨以上涉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运输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港口将货物“散改集”,推进共线共用,利用就近的铁路货场或具备铁路专用线条件的物流园区、物流集散地运输,中长距离运输时主要采用铁路、水路运输,短距离运输时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货车;鼓励具备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作为物流集散地向周边输送。除参与绩效分级企业应严格按照绩效分级技术指南要求落实清洁运输比例要求外,其他煤炭、火电行业煤炭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80%;焦化行业进出企业的煤炭、焦炭等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65%,推进有色金属、建材(含水泥、砂石骨料)等行业清洁运输,砂石骨料进场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20%,石灰石由矿山至厂区原则上采用全密闭皮带廊道等方式运输。[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丘火车站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12.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更新,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等应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0%。除保留部分应急车辆及新能源汽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情况外,2022年年底前,各县(市、区)建成区公交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各地更新或新增的巡游出租车、接入平台的网约出租车、市政环卫车辆、城市物流配送车、邮政快递车、环卫作业车、渣土车、水泥罐车全部应为新能源汽车。民用运输机场场内除消防、救护、除冰雪、加油、应急保障等新能源汽车技术不能满足情况外,新增及更新场内用车电动化比例原则上应达到50%,其中,通用型车辆电动化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80%。加快商用新能源车推广应用,2022年年底前,国有企业自有、租用、外包、场内等运输车辆更新替代为国六或者新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50%,国有商砼企业水泥罐车更新新能源比例不低于50%。[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牵头,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商丘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直机关事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13.积极推进老旧汽车淘汰。制定老旧汽车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采取经济补偿、加强监管执法等措施,按照国家要求,稳步推进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及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燃气货车淘汰工作,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及燃气汽车淘汰任务。符合强制报废情形的交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规定进行登记、拆解和销毁。积极申请奖补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老旧车辆提前淘汰。[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四)优化调整用地结构,强化面源污染治理。

        14.提升扬尘污染防治水平。实施扬尘治理智慧化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扬尘治理监控平台建设,加强国、省道道路扬尘监控能力建设,逐步纳入市级监控平台。深入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差异化评价标准》《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扬尘治理监控平台数据接入标准》要求,对扬尘重点污染源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强化开复工验收、“三员”管理、“两个禁止”等扬尘治理制度机制,实施渣土车密闭运输、清洁运输,完善降尘监测和考评体系。持续做好城市公共道路清扫保洁,加大专业道路清扫机械的配备和使用,有效提升国省道、县乡道路、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等各类道路清扫保洁效果,对城市公共区域、长期未开发建设裸地,以及废旧厂区、物流园、大型货车停车场等进行排查建档并采取防尘措施。大型煤炭、矿石等干散货码头、物料堆场全面完成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规范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现场监管月抽查率不低于20%。[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15.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新建露天矿山的有关规定,对符合要求的新建露天矿山开采项目做好审批服务。建立存量矿山管理清单,实施关闭取缔、整合重组、修复治理、规范管控“四个一批”,积极支持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回头看”,对已入库绿色矿山进行全面核查,巩固绿色化升级改造成果,实现施工低尘化、加工密闭化、运输清洁化。严格审核已关闭取缔矿山,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确保关闭取缔执行到位。加快推进小型矿山整合重组,提高集约化开采水平。对废弃矿山建立责任清晰的管理台账,全面开展修复治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16.开展农业等面源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建立秸秆资源台账和定期调度机制,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加快推进全市食用菌企业“双改”工作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蓝天卫士等监控手段,加强露天焚烧监管,严格执行秸秆焚烧扣减地方财力50万元/火点,露天焚烧其他可燃物扣减地方财力10万元/火点政策。[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17.持续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深入宣传贯彻《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出台或完善具体办法,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职责,形成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的有效机制。突出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事项,持续开展“清查打非”联合执法行动,保持烟花爆竹、冷光烟花和“钢丝棉烟花”禁燃禁放工作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烟花爆竹禁售禁放成效。[市公安局、市应急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供销社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18.综合治理恶臭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橡胶、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恶臭污染治理。对垃圾、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加大装置密闭和废气收集力度,采取除臭措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场)应加强粪污收集和处理,采取恶臭气体和氨排放治理措施;橡胶、塑料、食品加工等行业强化恶臭气体收集和治理;恶臭投诉集中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安装运行特征因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五)推进工业企业四项工程,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19.深化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水平,加快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未按期完成或评估监测不达标的企业,按要求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推动焦化行业企业各生产环节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全流程升级改造,建设监测监控设施,加强全过程环境管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0.强化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培育工程”。进一步规范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排查摸底当地重点行业企业治理现状,分行业分类别建立提升培育企业清单,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强对D级企业帮扶指导,推进企业“梯度达标”。加强绩效分级企业动态管理,落实A级企业、绩效引领企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对2022年申报A级企业并通过评审验收的,分别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申报B级或绩效引领企业并通过评审验收的,分别给予20万元的奖励。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科学精准差异化管控措施,对提升达标无望的D级企业在2022年采暖季期间实施生产调控。[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1.实施工业企业治理成效“夯基工程”。指导重点行业做好NOx等污染物深度治理,推进燃煤自备电厂、平板玻璃、耐火材料、金属冶炼、砖瓦窑、陶瓷、碳素、石灰等行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指导企业做好物料运输、装卸储存及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上料、转移输送、加工处理、包装等各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控制,建立并动态更新全口径炉窑清单,推进重点行业实施“一炉一策”精细化管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2.开展低效治理设施全面“提质工程”。支持高效治理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提升污染治理效能。各县(市、区)组织对采用除尘脱硫一体化、简易碱法脱硫、简易氨法脱硫脱硝、湿法脱硝等低效治理技术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2022年5月底前建立低效治理设施清单台账。对采用低效治理技术且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通过更换适宜高效治理工艺、提升现有治理设施工程质量、清洁能源替代、依法关停等方式实施分类整治;对人工投加脱硫脱硝剂的简易设施实施自动化改造,取缔直接向烟道内喷洒脱硫脱硝剂等敷衍式治理工艺,2022年10月底前完成低效治理设施的提升改造。督促石灰窑、耐火材料、玻璃(平板玻璃、日用玻璃、电子玻璃、玻璃纤维、玻璃棉)等行业企业安装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将生产参数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参数接入DCS,实时记录企业生产、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等关键参数,相关数据至少保存一年以上。[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六)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

        23.加快推进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加大科技攻关,推广新兴技术和原辅材料,各县(市、区)制定实施汽车制造、工业涂装、家具制造、包装印刷、钢结构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计划。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除特殊功能要求外的室内地坪施工、室外构筑物防护和道路交通标志全面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加强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VOCs含量限值标准的检测与监管,组织开展生产、销售环节产品质量的联合检查,曝光不合格产品并追溯其生产、销售、进口、使用企业,依法追究责任。对原辅材料全部实施源头替代的企业或生产工序,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可实施自主减排。对无法实现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的工序,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应在密闭设备、密闭空间作业或安装二次密闭设施,收集处理VOCS废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4.开展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各县(市、区)组织对涉VOCs企业治理设施建设情况、工艺类型、处理能力、运行情况、耗材或药剂更换情况、能源消耗情况和废过滤棉、废催化剂、废吸附剂、废吸收剂、废有机溶剂等二次污染物规范化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治理设施设计不规范、与生产系统不匹配,单独使用光催化、光氧化、低温等离子等低效技术,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效果差的,建立清单台账,力争202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升级改造并开展检测验收,严把工程质量,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5.提升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水平。2022年5月底前,全面排查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敞开液面以及工艺过程等环节无组织排放情况,组织开展VOCs抽测,开展工业涂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执行情况检查,对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问题进行整治。石化、煤化工、制药、农药行业重点治理储罐配件失效,装载和污水处理密闭收集效果差,装置区废水预处理池、废水储罐废气未收集,LDAR工作不符合标准规范等问题;焦化行业重点治理酚氰废水处理无密闭、煤气管线及焦炉等装置泄露问题;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重点治理集气罩收集效果差、含VOCs原辅材料和废料储存不密闭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6.加大油品储运销全过程VOCs管控力度。提升油品VOCs综合管理水平。2022年5月底前,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辖区内汽油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全覆盖专项行动,确保全市汽油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稳定正常运行;2022年5月底前,生态环境部门对辖区内所有汽油储油库、20%加油站和20%以上的油罐车开展监督性抽测,对未按规定安装并正常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依法严厉查处。对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定期检测,严厉查处在卸油、发油、运输、停泊过程中破坏汽车罐车密闭性的行为。力争2022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市油气回收在线信息系统平台。[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7.强化VOCs日常监管。加强臭氧污染天气下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理,指导涉VOCs污染物排放企业妥善安排生产计划,在夏季减少开停车、放空、开釜等操作。涉VOCs防腐、防水、防锈等涂装作业及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划线、沥青铺设等施工作业,应当避开臭氧污染易发的高温时段。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管理,钢铁、焦化、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应提前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开停车、检维修计划,火炬、煤气放散管应安装引燃设施,配套建设燃烧温度监控、废气流量计、助燃气体流量计等,排放废气热值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补充助燃气体。[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七)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

        28.加强空气质量预警会商。健全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联合会商机制,持续提升夏季臭氧和冬季重度污染提前72小时预测时空精准率,加强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及时评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效果,结合重污染成因分析,系统总结监测预报、预警响应、措施落实等各环节执行情况和成效,梳理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气象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9.全面推行差异化管控。按照“空气质量好、生产影响小”的要求,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动态更新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实行“一厂一策”差异化管控,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减排比例,做到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在采暖季节对余热供暖和协同处置企业严格执行“以热定产”、“以量定产”,将特殊时段限制污染物排放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实施“一证式”管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气象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30.实施重污染天气移动源应急管控。2022年9月15日前,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重污染天气移动源应急管控方案,细化道路车辆及工业企业运输车辆减排措施,规范运输环节源头管理。建立工业企业用车大户清单和货运车辆白名单,实现动态管理;指导大宗物料运输企业合理安排运力,提前做好生产物资储备。[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31.实施重点行业错峰生产。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3月15日期间,继续实施水泥、砖瓦等行业错峰生产,制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减少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排放。各县(市、区)可结合当地工业企业布局、生产特点和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对重点涉气行业制定差别化的错峰生产调控措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32.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闭环管理机制。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监管力度,充分运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业用电量、门禁系统、卫星遥感、蓝天卫士等远程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数据分析技术应用,深入开展空气质量指标高值区域的污染来源排查分析,实现对停、限产企业减排措施及效果的实时跟踪、智能分析、动态评估,建立锁定空气质量指标高值区分析定重点、溯源查源头、开方促治理、实施提质量的工作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八)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3.强化监督帮扶指导。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积极推进综合智能执法监管平台建设,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提高基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装备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行业治理专项行动,对突出问题整改、源头替代、无组织排放收集、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等方面情况进行重点核查,巩固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成效。开展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专项执法活动,采取非现场执法和异地交叉帮扶等方式,强化对重点区域、行业的执法帮扶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34.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优化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快推进重点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逐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六因子监测,联网率不低于95%,保障正常稳定联网运行。加快推进“十四五”全市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加强全市大气颗粒物组分、VOCs组分监测质量管理和应用。建立健全监测数据质控体系,强化PM2.5自动监测仪器性能质量管理,开展手工监测比对,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35.强化大气环境监控能力建设。扩大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范围,将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和位置敏感的企业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覆盖率不低于工业污染源排放量的65%;列入本年度最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以及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且在排污许可证中明确应实施自动监测的排污单位,要依法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制定实施废气中氨排放在线监测监控技术规范,将氨自动监测要求载入排污许可证,推进氨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按要求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升级,探索实施工况参数、用电、视频等自动监控。新建自动监控设施原则上采用数采仪进行数据传输,鼓励各地通过设备老化更新,逐步取消工控机传输模式。加快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共享涉及生态环境的业务数据和视频数据,扩展监控数据应用范围,加强在超标预警、重污染天气管控、分析研判等领域应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商丘供电公司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36.严厉打击监测监控数据造假。广泛应用污染源在线监控、卫星遥感、热点网格、走航监测等“空天地”一体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信息化、高效化的监管执法工具,将非现场监管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方式。制定现场监督检查技术规范,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和监测机构进行抽查,依法严厉查处自动监控设备不正常运行、监控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制度,将依法处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机构和个人信息纳入河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惩戒。强化监测质量管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运维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运维操作规范,组织开展现场监督检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客观、准确。(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对辖区内空气质量负总责,依据本方案,并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制定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细化政策措施,将各项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排污单位。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任务清单台账,履行好部门责任。各有关企业、单位要依法履行治污主体责任,确保治理到位、排放达标、管控及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于2022年5月20日前将年度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任务清单台账报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联系人:王凯,电话:3289692,邮箱:sqshbjdqb@163.com)。

        (二)强化政策激励。综合运用通报排名、经济奖罚、生态补偿、公开约谈、区域限批、追责问责等多种手段,督促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落实属地责任。持续推进差别化电价水价、环保信用评价、绿色金融信贷支持等制度,激励企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限制类装备和过剩产能退出、散煤清洁替代、移动源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以及执法能力、监察能力、监测监控能力、智慧环保等基础能力建设提升。

        (三)严格考核奖惩。严格落实《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施方案》和我市有关要求,加强攻坚成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生态创建成效突出、年度考核优秀的,予以资金激励。对年度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在资金分配、项目审批、荣誉表彰、责任追究等方面实施惩戒,由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开约谈县(市、区)和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与中央、省、市主要媒体及新媒体的联系沟通,健全生态环境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公布空气质量、环境执法、重污染天气应急等信息,倡导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健全公众监督、举报奖励及处理反馈机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大力推动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凝聚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合力。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