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肖涛 就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控答记者问
我市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小麦总产量占全省的1/9。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小麦“两病一寒”和中后期管理有关工作部署,立足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全市苗情、品种抗性及3至5月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先后发布了《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2022年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下发了《2022年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控预案》,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最新农情调度信息显示,我市前期麦苗促弱转壮成效较好,目前全市936万亩在田小麦生长持续向好,但仍面临中后期病虫害、干旱、早衰、倒伏、干热风等风险,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已在夏邑县、永城市见病,小麦赤霉病在我市流行风险增加。4月15日,我市召开全市小麦“两病”防控及中后期管理工作调度会,分析研判当前我市小麦生产形势,特别是小麦“两病”发生趋势,要求各地将“两病”防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组织发动,抓好措施落实,全力夺取夏粮丰收。
为切实做好小麦“两病”防控,加强小麦“两病”科学防治关键措施知识宣传普及,近日,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肖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小麦“两病”的识别与防控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小麦条锈病有哪些为害?
肖涛: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发生区域广、暴发性强等特点,属于全国一类农作物病害。小麦受害后,叶片失水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小麦灌浆不饱,籽粒庇瘦,千粒重大大降低,一般病田可减产20%—30%,重病田可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是我市小麦常发病害。
记者:小麦条锈病怎样识别?
肖涛: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茎秆、穗部。小麦叶片感病后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形成单个的夏孢子堆,多个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呈虚线状。夏孢子堆呈鲜黄色、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后期会在小麦病部表皮下形成黑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生年上升到穗部危害小麦籽粒。该病在田间发病过程: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发病→扩散蔓延。
早春三月,大量远程传入的小麦条锈病外地菌源侵染我市麦田,4月中旬进入流行始盛期,5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麦叶上产生大量夏孢子。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重量极轻,3亿多个孢子才有1克重,成熟后只要遇微风(风速0.36m/s或更小),就能从孢子堆中吹散到气流中,随气流向我市北部麦区扩散蔓延为害。该病在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春季雨水的多少、外来菌源量、感病品种的面积大小等关系密切。一般来说,4月中下旬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条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记者:小麦条锈病怎样防治更为科学有效?
肖涛:小麦条锈病流行性很强,但可防可治,关键是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要大力推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对策,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阻止其进一步向周边麦区扩散蔓延,做到应治尽治。对发现的发病中心,按照“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经验,及时封锁扑灭;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以上时,要立即组织大面积的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
推荐药剂:应选用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的广谱类杀菌剂,如氟环唑、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苯甲·丙环唑、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药剂,可利用自走式大型施药机械、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等进行施药,并用足药液,喷施均匀。
记者:小麦赤霉病有哪些为害?
肖涛:小麦赤霉病又名红麦头、烂麦头,是典型的气候型重大流行性病害,属于全国一类农作物病害,已成为我市小麦常发病害。一般发生年减产10%—20%,大流行年损失高达40%以上,甚至绝收。更重要的是感染了赤霉病的小麦籽粒含有一种呕吐毒素(DON),对人和动物有很强的毒性,病粒超过4%后人畜无法食用,且不能做商品粮收购。因此,该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记者:小麦赤霉病怎样识别?
肖涛: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穗腐,通常在小麦灌浆期开始显症。在扬花期侵染小麦花药,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随即枯死。雨露较多或田间潮湿时,在小麦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当病菌侵害穗轴或穗茎时,被侵害部位及以上部位枯死,形成白穗,发生穗枯后多不能灌浆,籽粒瘪瘦,千粒重降低。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特点是在小麦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病菌主要在农作物秸秆及病残体上存活,春季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赤霉病病菌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都能侵染为害,尤其以扬花期侵染为害最重。病情轻重与品种的抗病性、菌源量多少及抽穗扬花期天气关系密切,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续阴雨或长期雾霾天气,该病害就极有可能流行为害。
记者:小麦赤霉病怎样防治更为科学有效?
肖涛: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在目前缺乏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只有提前预防,才能控制病害发生流行,田间显症后再防治,基本没有效果。因此,必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预防赤霉病的最佳时机为小麦抽穗扬花期(齐穗—扬花初期),此期一旦气象预报有连阴雨、大面积结露和雾霾等适宜病害发生的天气,必须提前喷药预防,防止病害流行。一般发生区防治一遍,高感品种、重发田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喷药一次。喷药后3—6小时之内遇雨,雨停后要进行补喷,注意要轮换用药。
推荐药剂:应选用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氰烯·己唑醇、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药剂,剂型上尽量选用微乳剂等耐雨水冲刷的剂型,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