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szfgzbmsjtj-2016-0070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体育局 |
生效日期: | 2011-05-09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商发【2011】10号 | 所属主题: | 工作规划 |
中共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委 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市管各企业和大中专院校,各人民团体:
现将《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委
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人民政府
2011年4月25日
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制定《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商”和“人才强市”战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立教育发展与商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协调推进机制,进入河南省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普及教育进一步提高。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3%。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小学阶段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阶段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县(市、区)在充实提高现有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建成2—3所示范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5%。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年内创办1所综合性大学,3—5 所本科层次高等院校, 3—5所专科层次高等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3%。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遍布城乡。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高水平的现代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
2009 |
2015 |
2020 |
|||
河南 |
商丘 |
河南 |
商丘 |
河南 |
商丘 |
|
学前教育 |
|
|
|
|
|
|
幼儿园在园人数(万人) |
172 |
11.3 |
290 |
19 |
315 |
21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50.9 |
50.2 |
61.0 |
61.5 |
72.0 |
73 |
其中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
76.0 |
76.5 |
87.0 |
90.0 |
97.0 |
98 |
九年义务教育 |
|
|
|
|
|
|
在校生(万人) |
1526 |
164 |
1550 |
158 |
1600 |
156 |
巩固率(%) |
91.2 |
93.2 |
94.0 |
95 |
97.0 |
98 |
高中阶段教育 |
|
|
|
|
|
|
在校生(万人) |
389 |
30 |
395 |
31 |
420 |
32 |
毛入学率(%) |
89.0 |
80 |
90.0 |
90 |
92.0 |
92 |
职业教育 |
|
|
|
|
|
|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
188 |
9.87 |
210 |
15.5 |
231 |
17.5 |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
92 |
5.06 |
104 |
6.5 |
111 |
7.5 |
高等教育 |
|
|
|
|
|
|
在学总规模(万人) |
228 |
8 |
300 |
10 |
330 |
11 |
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万人) |
140 |
7.4 |
185 |
9.5 |
228 |
10.5 |
毛入学率(%) |
22.0 |
23 |
36.5 |
38 |
41.0 |
43 |
继续教育 |
|
|
|
|
|
|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
1300 |
80 |
2300 |
160 |
2800 |
200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一)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育、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至关重要。要坚持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和公益性,为所有儿童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基本满足0—6岁儿童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重要举措:
引导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建立新的学前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托幼一体化。加强责任感,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
完善学前教育体系结构。强化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公、民办教师同工同酬制。完善学前教育收费办法,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加大学前教育政府投入力度。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的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积极改善办园条件,尤其是加快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困难、孤儿和残疾儿童。
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结合农村实际,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保证农村儿童入园。新农村建设要把办好幼儿园纳入规划。农村各乡(镇)要集中办好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幼师地位和待遇,办好幼师院校和专业。鼓励大学毕业生转岗培训,经专业考试合格补充幼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加快推进幼儿园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办园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家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城镇小区要按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市区要建设10—30所标准化幼儿园。县城区要有4—5所标准化幼儿园。
实施幼儿园内涵发展促进行动。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完善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和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推动幼儿园开展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的学前教育活动。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要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提高每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生存、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道德行为、学习兴趣、身心健康、良好习惯诸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
重要举措: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我市小学毛入学率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到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并完成学业,基本消除辍学现象。
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以及校舍建设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巩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逐步推行标准班教学。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增强学校管理能力,提高学校校园文化水准。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一步完善省、市级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分配制度,分配生比例应逐步扩大。任何学校不得设置重点班,变相多收费、乱收费。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三)普通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建设人才、提高全面素质的关键时期。
重要举措: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15年公办普通高中要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在校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1左右。到2020年巩固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支持高中学校从实际出发,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环境,创建一批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等特色高中。发挥优质高中在特色办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高中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发展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
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提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能力。
鼓励学校通过富有吸引力和特色的课程、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切实提高学业水平。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学业、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四)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以残障和超常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基础、满足特殊需求的教育。要坚持按需施教,给予理解关爱,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特殊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
重要举措:
促进特殊教育稳步发展。重视特殊教育,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改善办学条件,合理使用教育资源,推动我市特教事业迅速发展。提高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的儿童少年入学率,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使残疾人有一技之长,更好地立足社会。
2015年每个县(市、区)建成1所达到国家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效的推进我市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促进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增设专项设备设施和科研经费。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重视残疾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和融合教育,逐步解决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和教育问题。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津贴制度。对特教学校教师在评先晋级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素养。
(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全面推进并实施素质教育。
重要举措:
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机制。改革教学内容、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奖惩。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教学难度。加强教体结合,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减负”监督机制。
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公办学校教师不得从事有偿的课外教学活动。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加强社会、学校、家庭沟通配合,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要做精、做特、做强职业教育,推进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为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输送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重要举措: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加速实现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的必然要求。商丘作为人口大市,面临着就业、发展的巨大压力,解决人口问题,根本出路在教育。加快经济结构升级步伐,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些最终都需要依靠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实施和落实。各级政府一定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科教兴商、人才强市”的战略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作用,培养更多的“永久牌”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把我市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重点支持一批专业有特色、就业率高但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其在办学条件方面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设置标准。到2020年,建成10所以上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以上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完成2—3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职教建设资金,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20—25个具有教育、培训等多功能的省、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每县(市)区都要建成1—2所集学历教育和培训功能为一体、达到省级重点学校标准以上的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尽快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5%以上的目标。
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市财政要把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和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推广经费的10%—20%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市财政要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180万以上,并逐年增加。
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实施职业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训工程。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适应性强的职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把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农村综合改革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逐步实施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全免费制度。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第四章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服务型发展之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
重要举措: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2020年我市本科层次院校达到3-5所,专科层次院校达到3-5所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继续保持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高等教育在全省省辖市的领先地位和发展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商丘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为依托,创建一所学科比较齐全、办学规模适当、科研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满足商丘跨越式发展及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搞好“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促进健康发展、办出特色。到2020年创建2—3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支撑经济增长,引领社会进步,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改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构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在解决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加强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模式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积极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扩大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的比例。
第五章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发展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为所有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增强他们适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能力。
重要举措: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努力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各级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构建政府统筹,有关行业、部门、机构紧密衔接的现代继续教育网络。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
完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构建各种学习有效沟通衔接的、具有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实现学历资格和职业技能资格的相互贯通。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突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开发、整合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企业等组织的教育资源。鼓励相关组织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农村成人学校建设工作,努力改善农村成人学校师资力量整体薄弱和不均衡的局面。到2020年全市80﹪以上乡镇成人学校达到省级以上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第六章 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整体规划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重要举措: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不公平待遇。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坚持民办学校的公益性。民办学校应在职称评定、评先、师资培训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同样的待遇。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支持民办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优化民办学校层次、类型、布局结构。鼓励社会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在水、电、气供给,排污等方面享受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对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的民办学校给予重点扶持。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民办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作用。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监督的权利。建立并不断完善对民办教育的评估。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中、与公办学校协调发展、具有商丘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新格局。
第七章 体制改革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活力,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教育公共服务新体制,为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办、评相分离,形成政府统筹、分级负责、规范有序、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分级负责、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社会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县(市、区)政府的教育专业化管理水平,发挥乡镇、社区在参与和支持基础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县(市、区)政府应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落实发展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分布,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
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全市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教育督导体系建设,完善教育问责评价机制。鼓励并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立和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中小学、幼儿家长委员会,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度。
(二)办学体制改革。以增强学校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有序竞争、协调发展。
探索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公办学校多元化办学模式,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部分校长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广到多所学校,共享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强强联合、强弱帮扶的多种办学模式。促进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发展大众化、多样性的民办教育机构,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对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依法出资、捐资办学,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
(三)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科学、多样的人才标准,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坚持德育为先,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新局面。坚持学思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开发学生潜力。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形式。构建灵活开放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体系,形成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多元化学校评价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
(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努力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在公正选拔人才、保证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积极审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规范化、法治化。保证招生录取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完善高、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公开招生名额,公开招生原则,公开招生结果。全市所有考区全部建成标准化考点考场。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逐年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高等学校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成绩为基准,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重要依据,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推行平行志愿,实行择优录取。
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全面宣传招生政策,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各类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填报志愿、付费、查询分数和录取结果。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第八章 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关键。要注重每个教师的发展,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批教育家。
重要举措:
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工作安心、舒心。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懂教育、会管理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倡导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弘扬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任(聘用)的重要依据。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着眼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在职教师培训业务经费占教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应不低于2.5%,在教育事业费中给予安排;城乡教育费附加应有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费要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给予安排使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到2020年要使全市10万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实施“名师工程”,进一步加强名师队伍建设。每5年要开展一次名师评选工作。到2020年使我市名师数量达到3000人。每5年对所有名师进行一次提高培训。鼓励教师加强对外交流,拓宽视野。
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教育。积极鼓励,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培训。使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我市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要达到2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0%。小学教师全部达到专科以上水平。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办学模式。优化培训内容,组织开发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为载体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学习、研究和交流。到2020年,我市所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全部到达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标准。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教育部门要会同编制部门,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合理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动态管理,严谨空编不补和挪用教职工编制。确需增加编制的地方,按照突出重点、从严从紧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适当增加附加编制,相应增加的教职工工资由同级财政部门负担。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定期调整学校教职工编制。学校教职工可以在教育系统内部流动,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机构编制部门下达用编通知,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从2011年开始,有计划的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互动交流制度。创新并规范教师补充机制。
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市县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和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和紧缺教师流动教学制度,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优质城镇中小学要对口帮扶1-2所农村薄弱中小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选派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教,其中骨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解决农村缺教师问题。
第九章 学校建设
完善教育规划布局,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工作意见》,在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优先规划中小学校、幼儿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重要举措: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城市化发展和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落实教育项目规划优先权,以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规划。落实住宅小区、新农村建设,配套学校和幼儿园规划、土地、经费、建设四项保障机制,加快学校改造和建设,倡导现代学校建筑设计理念,优化学校环境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各县(市、区)要把中小学校的规划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就学、配套建设”的原则,组织教育、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科学预测城镇化进程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完成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改扩建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全市高中段学校布局规划,在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区新建1-2所普通高中。新建改扩建一批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城镇薄弱学校。在进行旧城改造和城区建设时,需预留出学校建设用地。市城区按1万—1.5万人规划布局1所小学,市城区每年应新建或改扩建3—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加强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城镇义务教育承载能力,着力解决城镇缺少学校、学校大班额问题。各县(市、区)每年应改造1—2所城镇薄弱学校。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发展中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农村原则上5万人以下乡、镇规划布局1所寄宿制初中, 5000—8000人左右规划布局1所标准小学。完善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制。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城区(梁园区、睢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建设采取地方政府为主,市政府补助的办法。
全面实行住宅小区配套基础教育场所“三同步”。在城镇化进程、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时,对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当地教育部门管理使用,以满足小区居民和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
按照《中共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委、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商政[2007]24号)文件,各级各类学校在征地和新建、改建教学科研用房、教职工和学生生活用房及其附属建筑设施时,免收各种配套费、增容费、规划费、消防费、人防费、绿化费、征地管理费、水资源费、土地增值收益(土地收益金、地段差价)、商业网点费、合同签证费、墙体开发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等土地、建设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征收及代收的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工程招标费、预算审查费、标底审查费等服务性收费给予优惠。
实施基础教育场所标准化建设。各县(市)区深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使农村新建校舍成为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推动学校建筑创新设计,提升校园建设的文化内涵;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实施学校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完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与更新;实施学校卫生条件、体育场馆、实验室、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完善寄宿制学校卫生室配置标准。加大对体育场所设施的投入力度,给学生提供良好身体锻炼、项目训练的空间。
第十章 经费与投入
教育经费的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使教育投入总量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教育投入结构与教育布局结构变化相适应;教育投入方式与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相适应。把教育提升到保障民生的高度,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健全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政府优先发展教育、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年初预算以及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强化教育税费征收管理,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到2012年切实完成国家、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分解目标。从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中划出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中小学建设。加强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要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不得抵顶正常的财政拨款。教育费附加应先由教育部门拿出具体使用意见,协商同级财政部门合理使用。鼓励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对学校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
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预算单列,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健全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完善学校债务化解机制和债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积极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
加大教育经费投向的调整力度。公平配置城乡学校资源,增加教育基础性标准化设施设备、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
健全教育经费监管机制。建立教育投入绩效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将教育投入纳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建立教育经费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报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及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健全教育经费审计、监察制度,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管理。
第十一章 教育信息化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应用为导向,按照统筹规划、融合集成、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推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学生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习方式和上网行为的转变。加强信息技术普及教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全省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融合先进技术,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2015年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教育电视台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数字化转播。在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班班多媒体教学。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高速宽带网络。
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名师、特色优势学科和公选课程教学资源库,开发优秀教师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共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推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汇集学校、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基础信息,建立全市教育运行状况、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的动态监测。建立健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教育信息和政务公开,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规范社会网吧营运行为,确保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使用健康绿色的视频空间,阻隔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侵害。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氛围。
第十二章 组织领导
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凝聚师生员工和全社会的力量,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构建和谐、健康、稳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把教育优先发展的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范围,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
(二)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以加强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为重点,切实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推进科学发展和领导管理学校的能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建设。
(三)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坚决纠正教育系统不正之风。
(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注重从源头排查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建立健全学校风险防范转移工作体系。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学校稳定工作制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师生意外保险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及健康体检制度。加强安全工作软硬件建设资金的投入,确保2015年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监控覆盖率、专职保安配备率、防护设备配置率达到100﹪。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形成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
第十三章 社会责任与环境建设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形成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
(一)全社会要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受教育个体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构建依法治教的法律环境。依法治校,探索教育行政执法长效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维护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学校要依法履行教育教学管理职责,不断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管理国有资产和学校法人财产,尊重师生权利,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
(三)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建设专职督导队伍,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机制。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四)完善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健全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提高彩票公益金收益用于教育的比例。制定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捐资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鼓励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个人助学贷款支持政策。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的实施。
建立健全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支持和奖励制度。进一步落实健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制定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薪酬待遇、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激励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完善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农村教师周转房政策和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吸纳大学生就业。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和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土地支持政策。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高效便民的原则,将各级各类学校等教育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列入旧城改造、新区建设规划和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统筹安排基本建设用地。坚决制止侵占学校现有用地或建设预留用地的行为。建立能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五)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鼓励各地、社会团体及个人投资兴建各类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社会公共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要向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举办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新闻媒体要营造尊师重教、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筹建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青少年活动中心。
第十四章 实施和评估
《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是科学规划未来十年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实施规划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健全完善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贯彻实施规划,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按照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县(市、区)各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各项目标实现。
(二)制定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围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制定本地、本部门、本学校的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
(三) 完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本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要纳入市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和教育部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规划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围绕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实施督查评估,全面分析督查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要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各县(市、区)人大、政协要加强领导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出加强和改进规划贯彻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落实情况,通过教育督导报告等形式定期公布,并根据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落实情况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反馈情况,落实表彰奖励和劝诫问责制度。
(四)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