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4114000058373878-sqsfzhggwyh-00000027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3-01-16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规划计划 |
2022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致力打造“七个强市”,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顶住了超出预期的多重压力挑战,全市经济呈现出固稳攀升、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反转回升、稳中向好的发展预期。扭转了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连续5个季度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被动局面。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70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5%,稳居全省第1位;市场主体达到89.7万户,位居全省第3位。营造了转型升级、动能蓄积的发展态势。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58.8%。集美数智产业园、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利盈环保成功登陆新三板,惠丰钻石在北交所上市。交出了福祉增进、大局稳定的民生答卷。财政民生支出390亿元,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商丘新高地建设,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和特困人员救助标准,有效保障31.5万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98个,带动31.2万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
2022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形势极其复杂、挑战极其严峻、工作极其艰巨的一年,稳经济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前所未有。面对如此困难形势,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经济综合部门职能作用,牵头经济运行调度和项目集中攻坚两个指挥部办公室,顶压前行,加压奋进,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防疫情、保运行,稳住大盘有力有效。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紧盯涉及GDP核算的25项基础指标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14项关键指标,建立并完善“红黄绿”监测预警、弱项经济指标调度分析等机制,推动先进指标提质进位、落后指标奋勇直追。依托省“四保”平台,统筹统计、电力等部门,对电力、交通等先行指标进行日监测周通报,及时研判经济走势和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打出稳经济政策“组合拳”。在全面贯彻国家和省稳经济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市实际,“快、直、准、实”出台45个方面145条稳经济一揽子具体政策措施和15个方面74条接续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充分释放集成效应,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三是创新双线嵌合机制。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制度,从工业、交通、商贸、文旅、重点项目五大领域筛选“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2998家,纳入包保干部1056人,体系化、制度化实施“四保”+包保干部助企措施,有效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项目正常建设、物流正常运行、商贸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抓项目、争资金,投资拉动势头强劲。一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个一批”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43个、开工项目426个、投产项目374个,70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17亿元、完成率142.5%,88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47亿元、完成率141.6%,“982”补短板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95亿元、完成率212.8%。二是政策资金争取有力。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72个,争取资金10.35亿元。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10个,投放基金5.29亿元。获得中长期贷款支持项目103个,贷款金额37.4亿元,贷款额度位居全省第一位。获得专项债券支持项目145个,发行金额139.7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三是要素保障高效联动。实施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坚持横向衔接、纵向贯通、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紧盯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调度通报,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省、市联审联批事项分别完成200项、1740项,完成率均达到100%。
(三)促创新、优结构,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一是产业倍增高位起势。工业“发动机”有效实施。创建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6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4家,新增上云企业2006家。神火集团、闽源钢铁上榜“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农业“金土地”有力推进。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新增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20个。虞城、夏邑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服务业“金钥匙”有序开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养老育幼、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00亿元。二是创新载体能级提升。美兰生物、国龙新材料等11家企业入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力量钻石成功申报省产业创新中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河南农业大学与商丘农科院,谋划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商丘基地、商丘燧皇种业实验室。智慧岛建设有序推进。三是能源体系绿色转型。传统能源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总投资220亿元的中煤永城2×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工程落地建设,中电商丘2×66万千瓦、国能民权2×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工程有序推进。新能源开发成效显着,全市风电装机并网规模达9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并网规模达100万千瓦。成功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虞城县获批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县。
(四)夯基础、扬优势,枢纽经济发展壮大。一是枢纽能级持续提升。商丘机场进展顺利,京雄商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商丘动车存车场开工建设,兰太高速、阳新高速、沿黄高速有序推进,市域快速通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沱浍河二期夏邑至商丘航运工程等项目列入全省内河航道豫港口布局规划。二是物流发展提质提速。商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选国家建设名单,中原智慧冷链物流园、豫商国际智慧物流园、商丘国际陆港等一批物流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两项创建活动进展顺利。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340亿元,快递业务量居全国第39位、稳居河南省第2位。三是区域合作更加紧密。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菏泽等沿黄城市探索建设黄河流域鲁豫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城市推进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将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纳入《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不断拓展市域发展空间。
(五)补短板、强弱项,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全面推进攻坚行动。设立28个专项指标攻坚专班,对1116项责任事项实施台账化管理,周调度、月通报,加压推动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出台营商环境整改提升系列方案,建立覆盖市、县两级的“3+3”督导会商机制,形成市级统筹、部门推进、县(市、区)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开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集中整治活动,围绕政务服务、执法司法、市场环境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0余次,整改问题779项,有效推动法治环境安全稳定、公平公正、便利快捷。三是大力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学习宣传周活动,编发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读本1万余册,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培训3000余人次,上线运营“商丘营商”公众号,形成了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四是加快建设信用体系。归集各类信息6.3亿条,出具信用核查报告6300份,“信用商丘”网站访问量突破3665万次。在51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六)聚动能、激活力,改革开放纵深突破。一是开发区改革有序推进。按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原则,统筹开发区空间分布、数量规模、产业定位,深化“三化三制”改革,11个开发区挂牌成立,经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谋划推动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为我市发展拓宽空间、赋能增势。二是审批流程持续优化。全面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投资项目审批(核准)事项由法定20个工作日全部压缩至1个工作日。
持续落实中心窗口全权负责审批事项一站式审批服务,全面实现“能接、能审、能办、能批”职能要求。三是开放水平全面提升。推动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和民权保税物流中心高质量发展。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完成保税贸易69.93亿元,居全国第13位,其中出口排名第4位。
(七)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进。一是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10条内河水系全部贯通,42处积水点完成改造,2.8万个窨井设施完成整治。新生儿“两病”筛查和听力筛查覆盖率分别达到99.91%、99.59%,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二是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细化项目建设和财政资金支付台账,推进99个全口径灾后重建投资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161.9%,推进40个问题整改落实、整改完成率100%。三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beat365网址官网网站_bat365验证第一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谋划建设职教园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四是保供稳价成效明显。建立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长效机制,多措并举保障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启动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9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约130万人。扎实做好电煤保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能源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八)强能力、转作风,机关建设坚强有力。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扎实做好迎接和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和干部职工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召开巡察整改、“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制定出台《采购限额标准以下货物工程服务自行采购行为管理办法》《公文管理制度》《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工作人员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等制度文件,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发改系统整体面貌和文明风貌实现新的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